导师与嘉宾 / Tutors
讲席专家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原武汉大学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润生
生物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编码RNA研究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中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研究人员。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曾任《中国计算机用户》《软件世界》杂志常务副社长兼职编辑,曾任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拥有40年IT、互联网、媒体从业经验。
张双南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曾先后任美国太空总署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及大学空间研究协会高级科学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汪筱林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层学杂志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等。命名过70多种翼龙和恐龙。
顾忠泽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生物电子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晓红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周仁来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北师大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师大情绪调节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吴飞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委员、书记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
刘伟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家工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启蒙者之一。译作《数字化生存》是中国迈入网络时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著作《网络为王》是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专著。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作家。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2021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星云奖获得者。著有《在科学世界里》《中国轨道号》等科幻小说。
姚海军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主编,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名誉主席,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
陈楸帆
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生代著名科幻作家,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曾任职于Google、百度等。
姚利芬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常务副秘书长,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科幻文学研究。在各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文学作品百余篇,主编、译著多部科普科幻类图书,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董仁威
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主要创始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时光幻象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江波
科幻作家,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累计发表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银河奖、京东文学奖、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得主。代表作有《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系列等。
顾备
科幻作家兼翻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创始人兼会长。翻译的科幻小说《沙丘》《进入盛夏之名》入选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创作的短篇《觉醒》荣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奖。
冰河
科幻作家、编剧,冰河兄弟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著有长篇小说《无家》《警察难做》《狗日的战争》1-3部等。
拉兹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四川省科幻学会秘书长。第26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第五、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编辑。
徐冰
中国当代艺术家,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8年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天书》系列等,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近年主导发起“艺术星链计划”。
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琦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
赵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岳路平
后人类艺术家,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者和研究者,创客运动实践者,数字策展人、跨界策划人,发起极体营、开源村、立方祠计划。
王红卫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中国金牌监制/策划、中国导演协会副会长、青葱计划理事长,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席。
张洪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杜骏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创会会长。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
沈国华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电视》期刊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技联新闻信息标准化分会委员、辽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丁肇辰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设计马拉松发起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全球学者。研究涵盖时尚媒体趋势、数字生活方式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时尚设计等方向。
张歌东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电视剪辑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电影与数字电视、传统电影特技与数字电影特技、数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对电影电视的影响。
周荣庭
中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中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院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栾轶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获得者。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奖及中宣部等省部级奖项。
李栋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江苏省数字电影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五个一”工程评委。
孟晓林
诺丁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英国皇家导航学会终身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 主任。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测绘地理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英国中心主任。
李万万
专家学者,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南艺国际博物馆学院院长、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艺术博物馆》杂志主编。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展览策划。
鲁大荒
跨媒介艺术家、微米公司创始人,创新策略、数字资产管理专家,NOUS微空间策展人。曾担任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V'ART执行总监,艺术聚合杂志主编,创造性地提出了NOUS分布式美术馆系统,进行未来场景实验。
林思恩
探客柏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北京布雷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顾问,中科院心理所认知神经科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联合培养博士。
余一萌
跨学科艺术家、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主要研究未来时装、配饰和材料等跨学科领域,包括计算设计和智能制造、柔性材料和可穿戴技术、未来时装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
李大维
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创始人、新车间&创客大爆炸创始人,创立了多个开源软件项目,0bjectWeb开源基金会理事。参与斯皮尔伯格Shoad基金会的沉浸式多媒体空间,元宇宙公司MediaSuperCollider等数字多媒体的技术开发。
杨溟
“新物种”发起人、“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发起人、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传播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工委会常务理事。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
冯伟民
中国科协全国古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普部主任,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王真峥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助理,“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发起人、首席内容官。
鞠靖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关雅荻
内资深电影制片人、全球超马越野赛跑者、“跑出勇气”创始人。
阎大众
著名导演,编剧,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舌尖上的中国 1》执行总导演,《最后一颗子弹》《亲历者说》《香巴拉深处》总导演。他强调在纪录片拍摄中声音记录的重要性,且倾向于使用小型设备进行拍摄。
乔岩
导演,逆光映像CEO。4次获得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奖,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主导项目超过200部影片,前往30多个国家及极地、珠峰拍摄。代表作电影《家园梦想》、纪录片《最美中国1-6季》等。曾担任大疆传媒CEO。
朱春光
导演,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新锐导演,GZDOC广州纪录片节中国最佳导演,央视《大国品牌》首席导演,央视大国品牌大湾区品牌研究院主任,春光电影教育计划创始人。
林育智
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科幻电影《三体》《球状闪电》《独行月球》《智能时代》科学顾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de武汉)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特聘研究员,“三四匠”科学传播工作室联合发起人。
冷玥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副秘书长。参与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在国际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已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神经教育学。
付昌义
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兼科幻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在《青春行》、《科普时报》上开设科幻评论专栏,曾获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清华永生科幻评论奖。
侯涛
资深动漫策划人、动画导演。2016年投身互联网内容行业,PGC时代在垂直领域做到全国第一,短视频时代3个月达成抖音粉丝百万,总播放量破亿。
王涛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虚拟仿真实验室负责人,人类工效学基础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员。主要致力于数字科技媒介介入首饰工艺与文化研究以及人类功效学首饰领域研究。
袁中果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北京市“翱翔计划”优秀辅导教师、海淀区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比优秀指导教师。
谢春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2019年获院“昆玉学者”称号。
高增
北京四中高级教师、科技主任,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
马贺亮
“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策展人、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委员、制片人。北京银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来序列(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陈天婵
德国波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客座讲师,人工智能艺术家,国际策展人,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项目艺术家。是一位拥有近10年数学、编程和人工智能学术背景的跨媒介艺术家。
林慧敏
南京市金陵小学校长。全国巾帼英雄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工作者和南京市名校长等称号获得者。在她的带领下,创办于2012年的南京市金陵小学,获得国家和省级重大荣誉三十余项,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最像小学的小学”。
唐双杰
圣玛丽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江苏融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电视台少儿科普节目制片人。
曹勇军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江苏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印
浙江安吉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科学教师。“90后”科普达人,以带领学生动手用塑料瓶制作“水火箭”、中国空间站模型激发学生对于太空探索、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被央视、光明网、环球网、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引发各界关注。
寇勤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现任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兼CEO 。
沈志军
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被网友称为“网红园长”“南京百兽之王”。
陈海
马蜂窝旅行网合伙人、执行副总裁。十五年职业媒体从业经历,先后供职《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博鳌观察》(董事、总经理)。
罗群毅
重庆华人当代美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积木成香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CEO,重庆智超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重庆华人当代美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积木成香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东。
郝志中
混沌大学创新商学院院长、大咖说创始人。资深的实战派互联网专家,从事互联网工作15年,先后任职于搜狐、百度、迅雷等企业,在内容、产品、营销、运营、商业模式、互联网转型等诸多领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张晓卿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李良东
睿泽教育/丹鸟策略 CEO
杨骏
编剧、导演,中国文化书院戏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兼职教授
杨雪果
国际知名CG艺术家、策展人
蒋恺
传播与媒介管理博士。现任苏州新闻出版集团经营管理总监,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视频短剧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忠
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董事长、《优教育》新媒体主编
张北
北京零重力实验室总裁,商业微纳卫星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的北京零重力实验室创立一年,就发展成为以微纳卫星整星平台及核心组部件研制生产为主的科技公司,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批拓荒者。
周奇
百度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在加入百度之前,周奇曾在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他带领的团队在多个关键项目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百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耿聆
西安外国语学校英语系教师,北京金菲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高天羿
北京天图万境科技有限公司 CEO、首都影视金融专业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新影联在线票务平台投资人
俞斌
4.5G星际实验室创始人,资深陨石收藏家,国际陨石与行星科学学会MAPS会员,国际陨石收藏者协会会员
高向宇
本来自然保护中心主任,爱加自然教育创始人,自然之友野鸟会北京城市公园鸟类调查领队,《中国鸟类观察手册》顾问,《东亚鸟类野外手册》特约编辑,个人著作《野保人漫画手记》。
杨昊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与产品工作,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各个业务场景的产品规划设计与技术实现经验。
韦祖兴
北京亦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数字艺术创作者,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技术专家。
孙峻峰
元聚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赵勤
南京艺术家,画油画、玩摇滚、做动画、弄影像、演活报剧,代表作《炮火花园——成人不宜》 ,曾担任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副美术、电视剧《锦衣卫》《大明王朝1566》美术及服装造型设计等。
顾维洁
中国艺术权力榜创办人,历任嘉德在线、瀚海油画部主管,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东方艺术财经》主编,《艺术财经 L’OFFICIEL》创始人、发行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资深艺术市场分析专家。
曾檐
知名音乐人,音乐心理学研究者、新兴音乐科学家、个性功能乐器发明家,获得第 46 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音乐奖、 第 11 届华语音乐传媒最佳唱片奖等多种奖项,新华网未来研究院艺术疗愈感知智能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胡延平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中国互联网独立第三方研究专家
杨曦沦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社长
周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社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张小平
知名财经作家、领秀元宇宙创始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专委会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分会副会长
导师寄语
新华社原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
现代社会真正的创新不只是简单改良和优化,而是能否实现颠覆性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很不容易的。就教育而言,需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激发与唤醒,也需要良好的生态氛围,具有包容失败的试错机制,就如“新物种”提出的“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和文化层面的思考尤其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栾轶玫新华社原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
以“未来之‘书’”为产业赛道的“新物种”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新模式——没有围墙的教育;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是科技+艺术+有效沟通,“新物种”大赛和研修营正是这样一种结合了“想象力、科技素养与公众沟通”的复合能力的传播实践;用一句话概括学生们的参赛作品: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作品透出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很接地气的现实可转化力!这使得“未来之书”是一本学以致用之书,不止于想象、思考、阐释,更在于付诸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庄维嘉
知识的传递方式,将在AIGC的推动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次评审观摩,不仅让我对AIGC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突破了对于所谓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水平的固有认知。创造力培养,是激发每个人潜能的关键。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胜枝
本次大赛是科技与人文、行业与教育跨界融合的一次大赛,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教育实践!不同背景的导师、不同大学的学生、高密度的烧脑训练,奋勇争先的创造氛围,打破常规,相互碰撞,激发创意和想象。在AIGC的加持下,人人如神笔马良,妙手丹青描画未来之书。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筱林
“新物种”这种实践性超强的创新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同学们走出有围墙的教室和实验室,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神奇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址,走进大科学装置,把科学作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穿梭在地球及其生命演化的历史演替中,翱翔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长河中。
资深出版传媒人、湛庐文化高级副总裁张晓卿
在人机共生的时代,传统书的内容生成、设计和呈现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的内容生态将会面临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未来之‘书’”的出现正所谓恰逢其时,令人兴奋和满满的期待。在这个项目中来自全国高校一批年轻人所创造出的作品对技术和人文相互融合进行了多种尝试,展现出大胆的想象力、深远的思想力、巧妙的设计力和多维的连接力,构建出一个未来之“书”小宇宙,让人耳目一新,未来可期!
决赛嘉宾评委、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创新与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曦沦
这是下一代对未来之“书”编码和解码的过程。陈天禅的《物质与意识》在艺术经典与未来科技中探寻人类归宿;《水果之书》构建了一个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融合的场景和入口;《人类游弋书》在定义未来之书的价值尺度;《超世之书》力图在数字世界中给先哲赋予永存的荣耀;《陨石之书》彰显了更高维度的文化立场。大赛令人有理由相信新生代将在数字世界中创造出新的文明。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
“新物种”希望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机会、一种氛围、一种机制,期待没有边界的未来实验室成为实现真正原创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 2024 Evogen Imagination Developer Contest
本网站由北京班德文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邮箱:xwz@blueplanet.org.cn